横刻夜墨>修真>娇大人与悍小姐 > 第22章 第 22 章
    “大人,大人,我死不足惜,但是不能让巧姐就这样死的不明不白啊。”陈老五本已经做好了跟郑巧姐当一对亡命鸳鸯的准备,没想到王泊舟居然对案件另有看法,深夜来见自己了解案情,他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希望,他不怕死,他怕的是找不到害郑巧姐的真正凶手。

    王泊舟第一次直面做为一个良知的官员的压力,自己不但掌控着眼前这个人的生死,更承担着他的沉沉的期望。这份宁愿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的期盼,实在太过沉重了。他有点胆怯,退缩。

    许是看出了王泊舟的胆怯,周芫芫走到他跟前,挡住陈老五渴求的目光:“你把自己描绘的跟一个情圣似的,但是有的人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说你跟郑巧姐是伤风败俗的奸情。我们不知道是该信你的话还是信他们的话,不如你再给我们讲讲你和巧姐的故事,我们也好判断判断。”

    陈老五苦笑:“你们一定觉得我们的感情很不堪吧,这也难怪,她是有夫之妇,我是一个娶不到婆娘的单身汉。但是,我们是真心相爱的,我和她一直都清清白白的,我们一直都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底线,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约好的,等到七年的时间一到,她无所出,就会被休掉。那个时候,她拿了休书,我们就能真正在一起了。”

    这个以李姓为主的村庄跟天下所有的村庄没什么两样,如果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因着靠近江州城,村里脑袋活络的人除了种地外,多了些赚钱的途径而比大部分村庄都富了那么一点。其他与别处没什么两样,因此这村里便也有了那因懒惰且不善经营而穷困的人家,也有外地迁来的独门独户而艰难生活的人家,在这里,说的便是郑巧姐家和陈老五家了。

    陈老五其实不叫陈老五,他生于上元佳节,父母欢喜,便给他取名叫十五。由于他老大不小了,还未娶亲,村里人笑话,所以都唤他为陈老五了。

    陈老五其人,憨厚老实,又有一身力气,按理在这个有力气就不愁饿死的地方,应该早早地娶妻生子,过着和和乐乐的日子。但是偏他幼年丧父,好不容易长大了,母亲又生病了,是花光了家里积蓄,人也没能治好。这样一个一贫如洗,孤家寡人的穷光蛋,就算再怎么能干可靠,一般父母也都舍不得将女儿嫁过来。

    陈老五知道自己的年岁大了,但是他也不着急,无所谓。因为这个地方已经没有让他留念和记挂的存在了,他本来是打定主意,等到来年征兵的告示一出,他便收拾行囊从军去。但是如果这世上的事情都真的能如每个人所计划的那样发展,也就不会有意外和无常这样的词的出现了。陈老五的这个意外便是郑巧姐了。

    如果说,陈老五人生的前二十五年让他最佩服的女人是独自一人将他拉扯长大的母亲,那么从他二十五岁开始,这个让他佩服的女人名单上便多了一个人,那就是郑巧姐了。

    虽然他们两家的地紧挨着,平时里下地的时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但是起初陈老五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家跟自己相反方向的女人,在他眼里只有自家的这几亩薄田,他只想伺候好它们,让自己吃饱穿暖,好等待征兵的日子。

    这日,日头大的很,陈老五收割好了自己的稻子,将他们堆成了一座小山,等着下午借的村里的牛车过来了,再将这些稻子都弄回家去。

    咯嘣。

    陈老五皱了皱眉头,将嘴里的没有嚼碎的杂粮馍馍吐了出来,大男人做饭就是不讲究,里面偶尔夹杂了石子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事。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清水,咕咚咕咚灌下几口,准备就着这清水将手中剩余的馍馍吃掉。

    “吃点这个吧,还有这么多农活,吃这些东西怎么会有力气做。”

    陈老五顺着眼前的装着白面馍馍和散发着香气的汤的竹篮子往上看,郑巧姐因微笑而露出的白牙在被曝晒几日而黝黑了不少的皮肤下显得越发耀眼。

    “婶子,这是做什么?我自己有吃的,你们家也不容易,你留着自己吃吧。”郑巧姐的丈夫李大郎年岁比自己大,最重要的是他家虽然穷,但是他却是里正的侄儿,无论是出于礼仪还是村里人情世故的考量都让陈老五要礼貌对待面前的女人。并且陈老五知道无功不受禄的道理,贫穷和不幸的遭遇让他早早地知道了人心的冷漠,他并不信任别人无缘无故的善意。

    “婶子?我有那么老吗?”郑巧姐不以为意,她将竹篮放下,隔着竹篮在陈老五坐着的地方也坐了下来。她望着陈老五,黝黑的脸突然红了红,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道:“陈家兄弟,其实婶子今天是有事相求,这些东西是婶子请你帮忙的谢礼。我知道我的请求可能有点突兀,但是婶子实在也是没有办法了。”

    “需要我做什么,婶子您尽管开口,不用弄得这么客气。”陈老五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郑巧姐要自己帮什么忙。

    “是这样的,你看,这些堆在地里的稻谷,等下要装牛车回去。你到时候能不能帮婶子搭把手。”郑巧姐支支吾吾地说道,因为不好意思,脸红了又红。

    陈老五呆愣了一下,转眼又想起,这么多日子了,只看到这郑巧姐在田里忙来忙去。来的比自己早,回的比自己晚,这李大郎连个影子都没见到。难怪村里人都说,郑巧姐配李大郎那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倒也不是说郑巧姐长得多么美丽,而是如此贤惠的一个女子配给李大郎这样好吃玩乐的人实在是可惜。

    不过郑巧姐毕竟是一个女流之辈,有些力气活,不是她贤惠能干就应付得了的,只能是男人来做。而这附近估计也就自己看起来比较好说话一点吧。反正自己有的是力气,多做一些,少做一些,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陈老五没有迟疑,立刻答应了郑巧姐的要求。

    搬稻子是个又累又难受的活,不过陈老五自觉自己是个粗糙的汉子,一点也不以为意。不过郑巧姐却让他大为吃惊。本以为自己答应帮她搬稻子到牛车上,她就能乘机休息一会儿,没想到,她竟然将打捆的稻子分成她搬得动的小捆,一刻也不歇地装着车。

    真是个奇特的女人。陈老五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时候母亲虽然也辛苦,但好歹还有年幼的自己搭把手,一边辛苦,一边也对未来充满期待。而这个女人,是以怎么样的心情来应付这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和好吃懒做的丈夫的呢?

    “婶子,这个给你。稻子叶子锋利,手上,胳膊上估计得被割出不少口子来,这个对伤口的效果好。”帮郑巧姐卸下稻子后,陈老五将一罐紫草膏交给郑巧姐后便与赶牛车的人一起走了,自家的稻子还在地里呢。

    “李仁哥,谢啦。”陈老五扬手对着忙着赶车回家的李仁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