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 第541章 力不从心
    放下手头的工作,关云天抬头问道“有什么事儿吗?”

    “刚才接到发改委综合计划处打来的电话。”

    听到这个单位,关云天略显诧异,因为他的好朋友魏处长,退休前就曾经在发改委计划处当了多年的处长,“哦,发改委计划处来电话,为了什么事儿?”

    “还记得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前两年开发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吗?”

    “记得,他们打电话就为了这件事?”

    “没错,据那位杨处长说,有关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台相关政策,他让咱们尽快启动后续开发工作,争取率先在全国实现产业化。”

    “看来这个项目引起了这位新处长的重视。”

    “我觉得不光他重视这个项目,可能制定产业政策那些人,也把这件事提到日程上了,毕竟新能源汽车问世已有十余年时间,虽然每个省市最初市场保有量不多,但中国这么大,全国的数量合在一起也不是小数,根据动力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估计第一甚至第二批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就快到报废期限了。那位杨处长不仅希望咱们尽快重启项目开发,他还叮嘱如果遇到什么困难,职能部门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叶佳怡道。

    “这对昌达集团当然是好事,那就尽快恢复技术开发工作吧。”因为这块业务不归关云天分管,他有点置身事外的感觉。

    “恢复技术开发很容易,但要让研发工作继续深入进行下去,昌达集团现有的技术力量恐怕力不从心呀。”

    “哦,你认为现有技术力量不能胜任吗?”

    “原来的小试方案,都是在我那位老同学的主持下制定的,后来的试验工作虽然大多由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完成,但他们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判断方面,明显缺乏经验。往下进行深度研发,需要涉及很多未知领域的问题,我认为公司现有的研发人员不具备那样的能力和水平。”叶佳怡道。

    “对了,你提起新材料研究院的童博士,我也想起你那位老同学来了,现在你还跟他保持着联系吗?他怎么样?”

    “自从完成了小试工作,他跟这边就没有联系了,昌达集团跟新材料研究院合作的车用动力蓄电池项目,产销完全由咱们负责,对方单位的工作主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每年参加几次董事会和年终的利润分红,而且那些工作跟童伟都没有关系,所以,除了过年发条信息拜个年,我跟他平时基本不联系。”

    “原来是这样!不过要重启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工作,你有什么想法?”

    “我想跟你商量,把童伟请回来,研发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我认为没他不行。”叶佳怡对这项技术的开发难度有清醒的认识。

    “可以啊!当初咱们不就想让童博士留下来嘛,你忘啦?我记得因为他的正高职称当时还没得到解决,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他好像拒绝了咱们的邀请,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关云天说的没错,当初新材料研究院跟昌达集团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童伟代表新材料研究院,在昌达集团工作了近两年时间,项目建成后,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在昌达集团的工作就结束了。应叶佳怡请求,在离开昌达集团,回到新材料研究院之前,童伟帮助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开发了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的小试技术。

    关云天爱才心切,他想把童伟这个985名校毕业的材料学博士留在昌达集团。临走前,关云天曾委托叶佳怡打听童伟的意向,童伟对昌达集团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是满意的,但他一心想在新材料研究院晋升正高职称,暂时不想跳槽,就婉拒了昌达集团的邀请。

    叶佳怡也算是当事人,她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据童伟讲,他对跳槽一事持开放态度,当时的主要障碍是他想在本单位解决正高职称问题。”

    “是啊,也不知道他的正高职称现在解决了没有。要不这样吧,你先跟童博士联系一下,摸摸他的底,看看他的意愿,昌达集团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甚至比当时还要好些。”关云天道。

    叶佳怡回到总经理办公室,她拨通了童伟的手机,“老同学,现在忙什么?讲话方便吗?”

    电话另一端的童伟先是有些诧异,随即调侃道“哟,今天是什么日子?堂堂叶总,想起来给我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