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第366章 再见后沟村
    夏红军还没反应过来,陈焕娣就扑到他怀里哇哇大哭。

    正在做早饭的陈焕娣也被惊动,赶紧出来,从夏红军军的怀里接过妹妹温言安慰。

    夏红军这才拿起那封信,仔细看起来。

    信是韩宁写给陈焕娣的。

    信中说多谢这两个多月的陪伴,让他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时光,但他是个浪子注定不会在一个地方常留。

    “我走了,或许去新疆看看大漠戈壁,或者去西藏看看雪域高原,你是个好女孩,但我配不上你,你和我在一起得不到你想要的幸福。”

    “忘掉我吧,我真心希望你快快乐乐成长,如果有一天我再回到燕京,我希望你已经找到自己的幸福。”

    最后,还写转告夏红军原谅他不辞而别,感谢他的照顾,这次来定西花费他都记着,如果将来有钱会寄给他。

    夏红军看完这封信,深深叹口气。

    陈焕娣趴在姐姐怀里哭了好一阵子,最后才慢慢停息下来眼睛红红的。

    “好啦,三妹,哭一阵子就没事了。”陈招娣温言安慰:“大学里好男孩多的很,实在不行让红军帮你介绍一个。”

    “不!我就要他!”没想到陈焕娣牙一咬,发狠道:“他不是有一天会回到燕京吗?我等他!”

    我的天......

    夏红军和陈招娣面面相觑。

    韩宁走后,原本活泼的陈焕娣沉默了许多,也没出去绘画写生,每天呆在学校里,做饭,洗衣服,练习素描。偶尔看着外面一望无际的高原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让夏红军和陈招娣都很担心但也无可奈何。但失恋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谁也帮不了只能靠时间来治愈。

    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夏红军虽然有点不舍,但知道自己终究还要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自己来这一年半时间里,多多少少给这个偏僻的乡村带来些变化。

    自从年初刘建文在《人民日报》中发表了夏红军和陈招娣支教的感人事迹,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报纸上说,教育部已经将大学生支教作为一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

    据说今年秋季开学,青华、北大,包括燕大在内的国内一批著名高校首先派出了第一批支教的学生,其中包括捻子乡在内的定西县最贫困的几个乡村学校都有支教的老师。

    后沟村小学将成为历史,但最后这批这些学生是幸运的,他们在贫困中依旧渴望学习的精神感动好多人,许多人纷纷捐款捐物,孩子们的学校和生活环境一下子好了许多。

    特别是吴娟,那幅“大眼睛”照片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刚刚实施的“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好多记者都想来采访她。

    不过小女孩都拒绝,她说:“夏老师说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那你将来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