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重生创业 > 第一百九十二章:打假第一人
    职业打假人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等都需要熟练掌握。

    职业打假团队的第一人估计是个叫王海的人,此人经历丰富,1995年成为第一位中国保护消费基金会设立的“消费者打假奖”的获得者,1996年,王海先生被媒体评为中国的新闻人物,并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第一期节目,1997年,《南方周末》称王海先生是“脚踏实地的爱国者,1998年,克林顿(专题,图库)夫妇访华.在上海举行的“构筑21世纪的中国”座谈会上,王海先生与克林顿夫妇对话,克林顿称王海为“中国消费者的保护者,1999年,王海先生以真实面目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经济半小时”的“315”板块节目中,并担任央视经济频道“一周风云”栏目的嘉宾主持,2000年,王海先生领导的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入选《新周刊》新锐企业排行榜。创办“王海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项目(非营利)。

    据说,王海打假18年资产过千万元。

    2015年,42岁的职业打假人王海自1995年成“打假第一人”后,至今仍在维权打假第一线,并成立了四个职业打假公司。一年中,王海的公司“买了202万元假货,赚了400多万”。

    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消费者权利意识匮乏、维权行动更是鲜见的年代,“挺身而出”的王海,被外界赋予了“打假斗士”与“权利代言者”的玫瑰色想象,以此对比今日“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的表白,所呈现出来的落差,难免让人感觉到违和与错愕。

    如果说在之初,王海的大胆行动确实为唤醒消费者权利意识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时至今日,若仍将消费环境的改善与消费者权利的保障寄望在职业打假人的身上,已经愈发显得不切实际。

    从法律上讲,王海们的每一次转型都紧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的完善,其队伍的壮大与成功,不过是凭借较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力量,将法律赋予的权利用到了极致。(王海资料来源于百度)

    “打假不关正义,赚到钱后才能更高尚”这是王海的名言。

    打假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虽然,陈实不一定能看上打假的几千万块钱,不过,若是用打假作为武器,还是很有搞头的,最起码能监督自己的超市,让员工们感觉到一把剑悬在头顶,让他们有所顾忌。还有就是可以利用打假对付竞争者,只要对付露出破绽来,绝对可以用此手段搞定对方。

    陈实想到此处,马上就决定要干,要建立一个打假团队。

    他匆匆离开超市,然后直奔耗子和翟锋两人的工作室,现在他们两人已经建立工作室了,装修都完成了,已经对外挂牌了开始接单。

    陈实来到工作室门口的时候只有耗子一个人在,翟锋还没有回来。

    耗子接待他,说道“你总算愿意来看看了,当初开业的时候你说要低调,让你过来看看又不来,今天怎么想到来了?”

    陈实说“当初要低调是为你好,这一行仇家比较多,若是人人都知道你在这儿,你小心点,说不定人家拿着火来一把把所有东西都烧毁了。”

    耗子哈哈大笑,说他就喜欢刺激,若是有人敢来放火烧他的话,他一定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

    陈实对他的大话不以为意,只当他在吹牛,两人又闲聊片刻,翟锋终于回来了。陈实也没有问他在外面的工作情况,这些事情他不想过问,只要它们不作出犯法的事情来就行了,最多就是跟踪一个人,打听一点消息,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很简单的,是没有挑战的。

    今天,陈实可是带着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问题来找他们的。

    翟锋来后,陈实直接说明问题,他问道“你们了解职业打假吗?”

    两人茫然的摇摇头,说是听说过一些,但是具体就不知道了,陈实简单的给他们介绍一下,并让他们去找一个叫王海的人的资料,让他们对这个叫王海的人研究研究。

    两人都不了解打假一行,因此问道“这个王海是谁?”

    陈实说“这人是打假第一人,人家入行已经好几年了,不过他是北方人,你们可能不知道,在西南也没有他的踪迹,打假这种事情估计在西南比较少见,应该在沿海和首都一带才有人。”

    陈实对打假一行其实不了解,只知道一个王海,而且这个还是在新闻上看过的,他根本就没有研究过职业打假的问题,所有信息都是后世新闻上看过的,因此,对于深度一点的问题他就不了解了,只知道一点皮毛。

    耗子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我们查王海?他怎么惹到你了?”

    陈实道“不是,我是让你们了解他,不是他惹到我了,而是我们要向他学习。”

    翟锋豁然道“你的意思是要我们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