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鲲鹏于飞 > 一九一 大漠孤烟
    从灵州通往凉州的戈壁大道上,走来三匹马。由于路面过度干旱,马蹄儿在路上扬起团团的烟尘。此时正是中午时分,一丝风儿也没有,路上行人稀少,所以这三匹马儿就显得特别的显眼。

    等马儿走近了,可以看到三匹马上只骑了两个人。一个是青年的僧人,正是立志西行的玄奘。他骑着一匹枣红色的老马,走在前面。他身边的白马儿身上驼着他的书箱和行囊。而第三匹马通体苍白色间有杂色斑点,正是宝马良驹“青骓马”,马上端坐着的正是灵州大都督李靖。

    李靖今天专门脱下了一身戎装,换上了粗布衫儿。玄奘吃过斋饭后,李靖还想留他多住几日,以便与他促膝长谈。但玄奘执意西行,一刻也不肯多耽搁。李靖没办法,他把军中事务向苏定方简单交待一下,他要送玄奘一程。

    九月的中午,虽然天气已经转凉,但是由于今天没风,阳光照在身上还有丝丝的暧意。玄奘想趁着好天气多赶一些路程,特别是现在还在大唐的境内,时时面临被扣留押回长安的风险,所以玄奘的内心一直不踏实。刚吃完斋饭,他就急着要出发。

    李靖只好派人急急忙忙地从当地多次往来西域的商旅手中,给他买了一匹枣红老马。别看这马又老又瘦,但是多次往返这条道儿,经验丰富,老马识途。自己也陪送一段,一来是送送他,二来也想深入东突厥境内,了解一下突厥的各种情况。

    至傍晚时分,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百十里路。两人一路说说笑笑,甚是投缘。特别是玄奘,在李靖的帮助下顺利地穿过灵州的关隘,心中更是高兴。

    傍晚的夕阳从西边的山峦上斜照下来,给远处的山峦镶上了亮闪闪的金边,也给戈壁大地铺上了金色的余辉。四野一片宁静,除了他们两人三马之外,看不见一头牛羊和一户人家。

    李靖也觉得奇怪,虽然东突厥经常会侵扰大唐边境,但大唐官兵倒很少来到突厥境内。以往常见的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游牧民族特有的景色,今天怎么在一路上都没有看见?

    东突厥人都到哪里去了?

    “啊,好一番美景!大漠孤烟,群鸟高飞。”

    正行间,玄奘大师突然一指前方说道。

    李靖抬头一看,可不是吗!在前方大山的阴影里,几条炊烟袅袅升起,在落日下确实显得宁静、祥和而又美丽。而高空中一大群鸟儿在空中盘旋,时而高飞,时而低空掠过。在远处,几个突厥人特有的帐篷像白色的云朵一样,零零散散地镶嵌在戈壁大地上。从长安内地来的玄奘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风景中呢,所以他乍一见到,惊呼美丽也不足为奇。

    “走了这么远,终于有人家了。”玄奘高兴地说道,“今晚不用在外露宿了,也可以有一口热乎乎的斋饭吃了。”于是打马向那边奔去。

    9月的大漠戈壁,虽然白天有丝丝暧意,但夜晚却十分寒冷。住在野外会让人感到寒冷彻骨,而且还有狼虫出没。即使是有非常坚定的信念,作好了应对各种艰苦准备的玄奘,当然也希望能有个人家寄宿,喝口热汤更好了。所以当玄奘看到前面有人家时,立即兴奋地纵马跑了过去。

    李靖怕玄奘有闪失,也赶紧催马跟了过去。

    待到走得越来越近,李靖也开始越来越讶异。那空中盘旋的,哪是什么美丽的鸟儿,而是乌鸦以及间杂着的秃鹰。他们在空中“哇——哇——”地乱叫,时而盘旋,时而俯冲争食。

    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涌上了李靖的心头!

    李靖知道乌鸦和秃鹰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在此聚焦和盘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不假,刚跑过一个小高坎,跑在前面的玄奘突然高宣一声佛号,翻身下马,双手合十站在那里。

    李靖忙催马上前一看,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上百具尸体,有老人、青壮年和小孩。刚才看见的哪里是炊烟,而是有些突厥人的帐篷在燃烧后一些余火冒出的烟雾。

    帐篷内外的地上一片狼藉,各种东西散落一地。

    李靖连忙上前察看有没有活着的人。他刚一上前,便惊起一群乌鸦和秃鹰,他们四处飞散,然后又落在周围不远处,仍然虎视眈眈地望着这一片尸体,不愿失去它们到嘴的食物。有些尸体已经被他们啄食开来,显得非常恐怖可怕。

    玄奘也走过来,看看有没有人还活着。两人查看了一会后,都失望地摇摇头。看来这些人都死了至少有大半天了,早已没有了生命迹象了。

    玄奘一脸悲悯痛苦的神情,他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开始为这些死了的人念经超度。李靖则在仔细察看尸体,认真地分析他们死亡的原因。

    在边关的这段时间,李靖也常常和西域胡地的人打交道。对边境地区各族人等的衣着打扮比较熟悉。从这些尸体大部分的衣着来看,他们应该属于回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