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鲲鹏于飞 > 二0三 大获全胜
    雾越来越大了,百步之内几乎看不见人。灰蒙蒙的雾笼罩在原野间,把本是白色的大地和天空弥漫得混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一会儿,就听到“咯吱、咯吱”的踏雪声由远而近。先是看到一个个晃动的黑影,俄而一个个士兵们骑着马儿由远及近走进视线。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苏定方率领的二百精骑组成的敢死队。他们赶着几辆马拉大车,大车上用毡布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在大车的后面,上千匹马缰绳儿被串在一起,随着队伍前行。

    为了给颉利可汗送上“厚礼”,李靖准备了几辆大车,把这二百精骑的兵器都藏在车上。还把刚缴获的一千匹突厥战马换给唐军骑乘,而选出一千匹唐军战马卸去马鞍,作为慰问的礼品一并带来。这样不管谁看见,都觉得这是一笔丰厚的“礼物”。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这二百精兵都配以长枪和横刀。

    李靖还对这二百人专门下了死命令:泄密者斩,畏缩不前者斩,后退者斩……

    雾越来越大了,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雾。三、五步外只能影影绰绰地看见人影。走了大概有半截地,苏定方又特意让士兵们把鼓乐奏起来,放开来吹打。在这静谧的早晨,乐声传的很远,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走了一会,前方突然停下来,有军士传报:有突厥斥候上来查看原委。

    苏定方立即上前,看见数个见突厥骑兵正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苏定方迎上前去,对他们说道:“我们是唐军大帅李靖派来慰问可汗的队伍,请转告可汗,我们很快就到大营慰问。”

    突厥斥候还不相信,又骑马绕着队伍转了一圈,见这批唐兵人数不多,个个都没有携带武器,手上只有吹吹打打的乐器。几辆大车拉着满满地东西,还牵着上千匹好马,于是不再生疑,飞奔报告可汗去了。苏定方命令大家可劲地吹打,一定要造出更好的喜庆气势。

    颉利可汗听闻唐军前来慰问,觉得惊诧,便问唐俭道:“怎么唐军又有慰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唐大人和安将军一起来?”

    唐俭听了也一脸疑问,他转瞬就明白了,说道:“大汗,我和安大人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抚慰,是从长安直接来到了这里。李靖李大帅可能也接到了陛下的旨意,为了表示唐军的诚意前来慰问,所以我们没有一同前来。”

    “哦,是这样?”

    颉利还有疑惑,便又仔细询问斥候一些细节情况。斥候说确定只有二百个吹鼓手,没发现其他人。

    “既然是唐军大帅派人前来慰问,那我们一定要热烈欢迎!”

    颉利把身边的一个小头领唤过来,在他的耳边小声吩咐了一下。那个小头领点头领命出帐。临走前颉利还特意关照:“一定要认真接待,切不可辜负了唐军的一番心意!”

    “是”那个头领心领神会,立即出帐去了。

    苏定方他们吹吹打打,一路风光。走了一会,就又有颉利的斥候前来观察,然后飞奔而回,如此三番。

    走了约十里地便有突厥单于的人迎候在路边,高喊“恭迎大唐李元帅的慰问使者”。以后每一里地就报有单于使者迎候。单于使者也总是观察了一会便说要传报单于,说罢也不停留,飞马而回。

    苏定方心里笑道:“看来颉利对大唐确实存有戒心,所以不断地派斥候、使者来,表面是迎候,实则是打探情况。若不是大帅如此安排,如何能接近突厥大营?大帅真是神机妙算啊!”遂命鼓号手更使劲地奏乐。

    队伍在大雾中迤逦而行,一会就隐没于雾中,只有鼓乐声在旷野中四散传来,昭示着一片祥和。

    颉利可汗不断接报,都说是唐军前来慰问,人数不多,只有二百人,并没发现其它情况。颉利这才放下心来,安心地和陪着唐俭和安修仁一起饮酒。

    苏定方他们快到突厥大营的时候,大雾才渐渐散去。此时突厥大营的全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面前。只见数百个连营一座靠着一座,绵延数里。巨木搭建的营门和护墙还是相当地坚固,营门外鹿砦、拒马布置周全。如果不是突袭,而是硬攻的话,确实比较艰难。

    突厥人见苏定方他们到来,知道是送慰问品来的,非常高兴。他们拉开营门,放心地放他们进入。

    苏定方进入营门,便问守门的突厥士兵,哪里是可汗的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