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清宫吉皇贵妃录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家少年郎
    胤禛眉目沉沉,走到西暖阁雕花窗旁边。

    他清楚得很——事实上,早在顺治年间乃至更前,大清的最高权力机构便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譬如顺治皇帝福临仅仅六岁,就被推上了皇帝宝座,而他的父亲——皇太极,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地指定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

    所以,是谁最终决定了让福临来当皇帝呢?

    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各团体领袖共同决策大事的制度。

    有好处,也有弊端。

    好处是,众人抬柴火焰高,集思广益之后,有助于判断出最利于大家利益的决策。

    但对于帝王来说,显然坏处远远大于好处。

    最糟糕的一点就是——这种制度,在不断限制着本应属于帝王一人的,至高无上的权柄。

    胤禛皱起冷厉的眉峰——无论是谁,无论祖宗的规矩如何,现今是他胤禛坐在龙椅上,这江山也是他胤禛的!

    他的臣民,理应以君为天,而不是以各种形势、或明或暗地觊觎着他的皇权,妄图插手,分一杯羹。

    这对于他,不吝于一种难以容忍的挑衅。

    胤禛记得很清楚从前康熙一朝,皇阿玛尚在时,为了将权力从议政大臣会议中夺回,他便设立了南书房。

    南书房是一个类似于机要秘书班子的机构。能被选中进来的人,都算得上是皇阿玛最得力的心腹亲信了。

    而南书房之所以设立的原因,也很简单。

    皇阿玛是要以此为核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权利中心——帝王的命令高效直达南书房,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分庭抗礼

    而现今的军需房,便等同于从前的南书房。

    无论是军需房,还是南书房。官员们都互不统属,全部效命于皇帝,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僚之间的拉帮结派。

    或许在少年时代,胤禛尚未觉察出来,然而到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在他的身上,越来越显现出了和先帝的相似之处

    军需房便是一个例子——既是帝王,便要手掌天下权。

    胤禛慢慢攥紧双手——他有决心,也有信心。

    “无论当日事务多少,告诉军需房众人,悉以本日完结。”胤禛转过头,对允祥吩咐道。

    “是!臣弟知道!”允祥低下头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