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玄幻>山沟书画家 > 第一七八章 何处问阴阳
    书亭里,文征明端坐着,笔在纸上提案转折,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文征明写得很流畅,仿佛就像是一曲乡村民谣,音符在笔毫下跳动流转。

    “黑与白,笔法与墨法,心神与气力,这些都是内含阴阳,达到一个平衡,便是水到渠成了。”

    钟岳沉默了片刻,“是不是说,我的笔法之内,已经蕴含阴阳之道了?”

    “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脱离了阴阳,还剩下什么?”

    文征明的话,还是没有让钟岳茅塞顿开的明悟,反而更加茫然了。

    “可是有人说我的字,缺少了阴阳之势。”

    “那你自己是怎想的?”

    “好像是缺点什么”

    “谁能圆满?”

    钟岳心里更加郁闷了,“那该怎么进步呢?”

    文征明遥望天空,“不知道啊。”

    “”

    这不是数学题目,会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可书法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

    悟性、灵性。

    绝世书法家不是教出来的。

    钟岳坐在木桥观鹅,抚平内心的烦躁。

    这一次,王询一直伫立在边上。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虽然王珣一直说王氏笔法秘而不传,但能够破例一次,自然也能够破例第二次。

    “王尚书,阴阳之道,何解?”

    王询叹了口气,“叔叔在《议书》有言‘二字合为一体,并不宜润,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于疏,短胜于长。作字之体,须道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密,密则如疴瘵缠身,不宜疏,疏则如溺水之禽,不宜长,长则如死蛇挂树,不宜短,短则如踏死虾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你能把这些悟透了,也就明白阴阳之道了。”

    “谢谢王尚书指点。”

    王珣负手而立,“子敬也问过叔叔这个问题。”

    钟岳明白,王珣说的是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便问道:“王右军便是这么告诉他的?”

    王珣点头道:“字如果写活了,所谓的阴阳相合你便懂了。”

    “可是,我想做的是明辨阴阳,以证书道。又该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