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假如一开始就把“三中高二年级组长两年内多次纵容校园暴力、给学生泼黑水、侮辱学生,被学生举报之后毫不反思反而试图殴打举·报学生”的全过程发到网上……

    靠着简家的“钞”能力,热搜还是能上一上的,但是货真价实的传播度和讨论度就不好说了。

    想要拉长信息时代注意力只有三秒、比鱼还短的网友们的注意力要怎么办呢?

    首先必须先声夺人,以短平快的爆炸性消息吸引眼球,让他们可以快速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然后要让他们有参与感,最好话题本身就是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哪怕不了解也能说上两句的——

    比如“转基因”问题,你聊什么科学方法、什么对比实验,那是传播不了的,就得聊“吃了这玩意儿不孕不育”、“xxx领导不吃只让老百姓吃”,哎,大家就都能下场扑腾了。

    老师殴打侮辱学生,这话题本身就自带全民都能参与的属性。小年轻们谁没遇到过几个让人不爽的老师?家长们谁没有点中年焦虑、生怕自己家的宝贝在学校被老师欺负?

    哎,参与度就有了。

    但这还没完。

    合格的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关注的话题,还需要能保持大家的热气,避免吵完一架抛之脑后。

    所以还有一点:要

    不断添加新料,让网民们体会到层层分析、抽丝剥茧、循序渐进、情绪一直被调动的“快·感”。

    所以很快,就在网上因为这段老师殴打学生的视频双方激辩了八百回合的时候,开始有知情人跳出来了:

    【我就是Y市三中高二年级的,视频是真的,就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视频里被揪着领子的是5班的同学简泽安,而那个老师是我们年级组长张汉明。他之所以冲进来找简泽安麻烦,是因为简泽安举·报他之前的污蔑自己朋友。校长好像说要跟教·育局打报告解聘张汉明,所以他恨死了简泽安。】

    “知情人”当然是存在的,应该的确是三中的学生,简泽安也不知道是谁,但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不过网上说话的声音不计其数,有几个能被关注到?

    所以,简家联系的大V看到之后就转发了一下。

    确保更多的人能看见。

    简泽安还有点纠结:

    “这个表述是不是太避重就轻了?显得我举·报他是泄私愤?我觉得应该把张汉明侮辱女生、颠倒黑白还有漠视校园暴力的事情都说一下。”

    简家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大V态度也特别好,还耐心给简泽安分析:

    “弟弟,你这就不懂了。热度需要大量网友自发地加入跟发言。如果是一面倒的评论,反而其他人只是会赞同一下,看了就算了,要有争吵,他们才会愿意加入其中,去表态。怎么才能争吵呢?双方都要有一些自以为的理由。老师殴打学生,九成人都会觉得肯定是老师有问题,只有很少数人会站在另一边。但‘举报’这个事情,会带来新的炸点。

    “很多人都讨厌‘举报’,讨厌‘打小报告’,而且咱们国家总喜欢把学生当不谙世事的孩子,而且很多时候要求受害者完全无辜被动。这个时候突然知道——‘哎,被打的那个学生举·报过这个老师’,会制造一个小反转,让不少人觉得‘好像确实是老师被阴了,难怪他这么生气’。这样争辩双方的力量会此消彼长,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也会吸引更多人参与争论——好吧,直说,就是吵架。等他们吵得再激烈一些,这个时候,再放出新的料:这个老师被举·报是因为他侮辱造谣学生、纵容校园暴力,导致学生疑似出现抑郁。就会再次反转,将事情推向最高·潮。”

    简泽安听得一愣一愣的,目瞪口呆。

    他心中对这位大V感到某种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