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修真>汉儿不为奴 >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我是去娶媳妇的
    ,汉儿不为奴最新章节!

    现在的江南,包括整个天下,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周士相称帝,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黄袍加身。

    两世为人的周士相对于“枪杆子出政权”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这是一条最浅白、也是最实在的真理,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它。

    不必在乎什么人心公义,因为人心公义只不过是士绅集团玩弄千年的把戏。

    只要太平军始终姓周,只要刀枪永远握在自己手中,那周士相便能圆了麾下将士们的“从龙之心”,而不必担心任何反嗜。

    称帝之事,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随着周士相个人威权的无限提高,随着江南士绅集团的影响力严重被削弱,已是必然之事。

    燕藩失了天下,朱明也失了天下!

    饱受苦难的百姓们,只想有吃有住,谁能带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让他们生活安定,从而不再妻离子散,颠沛流离,他们就会高呼那个人叫“万岁”。

    便如当年在新会,周士相身体的前世,每日想的也不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是想着战事平定之后,去省城考大清的科举。

    大多数百姓如此,大多数读书人如此,这朱明,早已被人抛弃。之所以还存在,不过是因为还有无数仁人志士不愿做异族的奴才,不愿看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衣冠被毁灭而矣。

    称帝,已然不是周士相自己意志可以决定的了。事实上,他也快压不住蠢蠢欲动要做从龙功臣们的部下了。

    江南陆军大学发生的那幕早已如幽灵般,名为视察陆大训练教程,鼓励师生,实则却是暗中组织陆大军官班学习大帅历次“讲话精神”,为全军劝进做准备。

    第三战区邵九公那还忙着晋王归国之事,消息没江南左近迅速,所以倒是安份的很。不过升任广西右布政的原降官、桂林知府苏瑾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派人到金田,将当日周士相在金田破庙所写的那首“反诗”给抄了下来,并且当众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快,“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这四句七言诗便迅速在两广流传开,并且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遍了江南,传遍了整个中国。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洪秀全”和周士相有什么关系,是他曾经用过的化名,还是另有所指。

    第四战区的赵四海向来就是动作慢了一步,等到他反应过来时,能做的好“彩头”都叫其他几个战区给抢了,一急之下,索性就叫人往洞庭湖里捕了条大鱼,然后里面塞上一块布绢,上书“太平天子”四字。

    暗潮涌动,原永历朝廷的大学士扶纲、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等人也纷纷宣说朱明已失天下,天下人当重奉新君。

    在这种情形之下,纵然周士相再不愿意重演家天下轮回的悲剧,他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踏出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想流血,不想因为那张皇帝宝座死太多人,所以他选择仿效魏晋禅让,以减少帝位交接的血腥气。

    仿效魏晋禅让,也是周士相为朱明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只不过,周士相不愿意从定武帝手中接过朱明的江山,这会让他很难受,毕竟,定武帝是自己一手拥立出来的,同时也是淑仪的伯父。

    虽然郭之奇来镇江没有说,但定武帝身体每况愈下又岂是瞒得住的。军情司在宫里的眼线之多,是皇帝本人都想象不到的。

    本着最坏的打算,周士相这才选择王士元这个“朱三太子”,他决定将王士元带回南都。如果定武帝内心真如他当年在文村所言那般,那王士元肯定是定武帝心目中最适合的太子人选。一旦定武帝驾崩,王士元就将承袭朱明江山,然后原封不动的交到周士相手中。

    至于永兴王朱淋玮,周士相从来没想过让他做太子。

    但是,周士相有一个底线,他可以称帝,因为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能够减少不必要杀戮的最好手段。但在国家尚未统一,满州尚未消灭前,他是绝不称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