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谬文成章 > 第六章 性无善恶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自古开始争执,至今仍未有其孰对孰错的定论,这个本没有对错。因为其都是表达了人性的外在体现的一种表达方式,人有恻隐之心可以称之为善吗,人有偷盗行径可以称之为恶吗。这些是其人性的某种体现,究其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帮助他人是善良,帮助他人魂归故里也是善吗。我们都想用一种观点去涵盖所有的事物。其实本意并非如此,人性本善所代表的只能是人性善良的一面,人性本恶只能代表人性邪恶的一面。两者互相补充才能形成一套对人性的完美补充,这些只是对人类行为的总结。而得出的自己的观点。

    就我个人而言,人性并无善恶,善恶是对其行为进行的一个总结,我们对哪一些行为是善良的,哪一些行为是邪恶的。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把他们分为善恶,两个部分。互相对立却又互相统一,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性分析。那么是什么形成了善恶之分呢。个人观点是欲望。没错口舌之欲,生存下去的欲望,这一套欲望都是利于我们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婴儿怎么知道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这都是通过对这个世界人感受形成自己的意识才有善恶之分。当然用欲望这个词似乎并不合适。当然我也希望你可以理解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婴儿在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做什么事情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所做的任何行为都是其本性的驱使,饿了就会哭,他会知道这是善还是恶吗。婴儿打翻了热水壶,这是善还是恶,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如果所婴儿的某件事情做出的行为,收到了一个与其相关的回应,在其意识的形成过程当中会有其一定的影响,小孩子第一次砸别人家玻璃。这是善是恶。这不过是其因为好玩才促使他完成了这一种行为。也可以称为好玩的欲望。这时必须有人要即使的以一种恰当的方法向其表达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并使其受到一定的教训。这在意识形成的对于善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们就把小孩的这一种行为套用到了善恶的一套理论当中

    口舌之欲,人类对于钱的欲望,对于性的欲望,这些直接的名词恐怕并不能以善恶之名来定义。重要的是他通过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而达到了这种欲望的追求。他的这种行为才会被归类到善恶的类别当中。是否是以一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的行为而达到自己的欲望。还是一种恰当的方式。这里就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道德标准,或者说是我们共同的认识,就是自己的行为如果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就会被认为不道德。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既不影响他人的利益又可以达到自己的欲望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这一个举例的形式,貌似并不是特别恰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作为结尾最合适不过了。个人意识,个人对于善恶的理解。才形成整体性道德观念。至于下一章写点什么,我想写点发财的方法吧。仅基于个人观点。

    我们下一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