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
    制度改良得当,再加这些年国家的发展,全国的大修水利,一个更加繁荣的王朝必然到来。那时,包括自己在内,都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不但拥有权利,还会享誉史册!

    并且这些天,他与一些大臣交谈,看似老师没有实力,实际实力不可小视,例如王畴,一提起老师就恨恨不止。恨老师对名利太淡泊,淡泊是好事,但要为国家想一想,替国家将这个担子挑起来。而不是一味在下面折腾。

    这是爱到极点的恨。

    老师不在两府,否则所有温和的大臣将会全部聚集在老师门下。

    自己与王安石等人相助,什么样的大事做不出来?

    想到这里,他气得想去西北,让狄青不要退兵,将那群王八蛋一起卡嚓了。若没有西夏,那有山洞那回事。

    又不敢写信给郑朗,知道郑朗对赵祯的私人感情。是好事,可一旦写了,就是找骂的。

    但又不敢同意,他是郑朗的学生,一旦同意,等于郑朗主动地也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况且自范祥因十一封奏折导致被贬,包拯进谏没有下文后,各个官员也不想自找这个没趣。一旦自己进谏,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这就是他与王安石的区别。司马光重权利与利益的分配,淡视了效果。王安石重效果,淡视了权利与利益的分配。若没有郑朗再三调教,两人必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分岐越来越大。

    然后又想,宫中那位如何说服皇上。

    其实能让赵顼陪赵念奴去郓州,已经在放出一个信号。没有那么容易的。

    高遵裕回去复命。

    高滔滔仔细地询问了经过,包括司马光的表情反应。听完后哑然失笑。

    “滔滔,你笑什么?”

    “还真是一个实诚君子啊,”高滔滔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她也没有想过郑朗要认儿子,就算郑朗不顾这个国家,认儿子也没有那么容易的,家中的妻妾怎么处理?这段真相迟早要公开,但不是在这时公开,而是在他致仕之后,一起老了,那时候公开,对郑朗纵然有影响,对其家人与国家没有什么影响了。再说过了那么久后,说不定还能在诸言臣一番争议之后,在民间还能被传为美谈呢。

    “伯父,你做得很好,但以后勿务要低调,不然会惹来陛下不快。”

    “我知道。”

    “你下去吧。”高遵裕下去,高滔滔找到曹皇后,再三的央请。

    曹皇后没有同意,其实自嘉祐元年。赵祯说她要害他,若不发生后来的事,赵祯清醒过来,尴尬之下,会暖一暖两人生疏的关系。然而曹皇后在太监挑唆下,要将权利从两府大臣手中收回。

    这也罢了,偏偏六塔河决堤后,大臣为转移视线。惹出轰轰烈烈的皇储案与狄青案,就是没有郑朗,赵祯在心中也隐隐对文彦博略有不满。当然,真相赵祯也是过了很久后才明白的。因此赵祯一直对富弼十分重视,包括对庞籍同样重视万分,但文彦博贬放后几乎不过问。

    两者联系起来。赵祯对曹皇后更加生疏。

    在后宫中生存很困难的。曹皇后运气算是好的,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娘家,赵顼比较讲良心,否则换一换,以她的智商,晚年会很凄凉。

    赵祯想让赵念奴带着儿子下去,乃是看到司马光连上七道札子,突然勾起心事,一直想有一个儿子。让郑朗教。可惜不能得偿心愿。

    自己的外孙子未来只能做一个小候爷了,但也能算是自己的血肉。有出息,照样能有讲话语权,没有出息,只能泯然众人矣。加上如司马光所想的那样,有一个补偿心理,与曹皇后淡淡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