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十七章 雍齿
    上古大贤子产治郑,开始时民皆怨之,三年后才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况。宋朝更大,人口多,情况更复杂。改革之初,必然会伤害到许多人的利益。

    若联手反对,自己必然下位,改革也随之半途而废。自己非有功,反会成为奸臣,遗臭千古。若全力支持,熬过几年,改革出现成效,那么大家会一起受益。

    不但大家受益,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便会出现。子子孙孙便能安居乐业,而非因兴亡之事,子孙荡尽。若是王安石,还没有权利说出这句话。郑朗却是可以说的。

    敛财之能,无人能及。

    并且郑朗一直做得很公正,尽管伤害到部分豪强,但却带着更多豪强走向更富裕的道路。

    以前的经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

    因为心中有这个犹豫,自己一直不出。我不知道如何选择,请各位明示。

    文章很短,直接抛上京畿晚报,让大家回答。

    赵顼看到报纸,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郑朗讲利益,他听了不少。只是跟随郑朗后面学习的时间还是短了,若是学上三四年,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孟浪,以及焦躁不安情绪。但终是学了一些,这一文出,立即明白了郑朗良苦用心。

    但民间不同。

    有的人已经听到国家财政的败坏。更多的人没有想到财政败坏到如此地步,一篇文出,引起轰动。马上就有了效果。

    财政如此,不仅是韩琦与欧阳修的错,也有赵曙的错。无节制的调用,军费,加上灾害,以及政令不畅所带来的严重浪费。今年西北不打仗了,在赵顼带领下,钱帛也没有胡乱用了。两府自发地做了一些调节,危机比去年要好,可严重的三冗仍然存在,国家仍在亏空。亏空了,就要想办法挪用或者借债。

    关健郑朗隐晦地说了一句,借债不怕,朝廷会偿还的。但这些债务有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下面出现一些恐慌。

    还没有太乱,因为在坐看,若是郑朗回到中书,一切问题就能解决。

    这便是变法的让富户与精英人士对郑朗进行支持。

    可另一点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更多的人弹劾批评两府大臣。想找理由,太容易了。治平近四年时间,两府最少有一百条严重把柄让人挑剔。还有一些官吏嗅觉灵敏,这篇文章一出。感到朝堂会有大变,有的想巴结,有的想推托责任,纷纷倒戈,铺天盖地的反对声自朝堂开始,一直到黎民百姓。

    得到郑朗支持。王陶到了陈州,仍谢表攻击韩琦。

    中书准备拟旨再贬,司马光看到郑朗文章出,心中有数,论政治嗅觉,不要说韩琦,就是郑朗抛开金手指,也远不及司马光。他说道:“王陶固然有罪,可是陛下欲广开言路。屈己爱陶,为什么宰相独不能容?”

    然后静静地看着中书几个大佬,还想来啊,做梦吧。

    曾公亮自然不会作声,尽管王陶也说了他不好,但主要是针对韩琦的。要么就是赵概,要么就是吴奎,吴奎嘴张了张,这几天他坐食难安。赵顼批的那三个字坐卧者。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难道自己做错了?

    中书不作声。谁还替中书反击王陶?不要弄错了,王陶乃是原来东宫旧臣。皇上心腹之一也。

    赵顼做了第二个举动。

    以张唐英为殿中侍御史里行,赵曙初立,张唐英上书道“为人后者为之子,恐它日有引定陶故事以惑圣听者。愿杜其渐。”果然不久后,濮仪之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