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五十章 霍小玉的无奈
    这种作品主旨的转变,使霍小玉传被明代学者胡应麟誉为”尤为唐人最精彩绝伦之传奇,故传诵弗衰”。

    通过前文的讲解,大家都知道了,这本书写的是妓女霍小玉痴情于李益,只求八年之欢,而李益却负心另结高门,导致小玉最后含恨而逝的悲剧故事,旨在抨击唐代的封建门阀制度和婚姻制度。

    的确,从的社会背景来看,唐代上层社会和士人极其重视门第。

    当时的婚姻观念和门阀观念是紧密相联的,与高门联姻是当时流行的风尚,其中五姓嘛,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这五姓之女是士人竞相求婚的对象。

    士人一旦能攀上这些高门,不但能满足虚荣心,抬高自己的身价。

    同时也意味着功名利禄唾手可得。

    像是隋唐嘉话载:“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日: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由此即可为证。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看,唐代妓女虽然处在开放的风气下,与士人多有交往,容易产生爱情。

    但她们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很卑微,按当时的婚姻标准看,给官宦家做妾尚不够格,何况是娶为正妻呢

    这种发自于内心的真挚爱情与顽固的社会陋习的冲突,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追求着爱情的妓女霍小玉与代表着唐代士人佼佼者的李益的爱情悲剧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中发生的。

    唐传奇作者蒋防的矛头所向,不仅是李益的软弱与负约,更是整个唐代腐朽的门阀制度和婚姻观念。

    而后来汤显祖创作紫钗记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明代政治经过洪武到永乐年间的鼎盛阶段后便渐露衰败之迹象,政治昏暗,官场混乱,社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迂腐的程朱理学渐渐失去了对士子的吸引力。

    而陆王心学及后来的泰州学派力求摆脱”理”的约束,向人”心”回归的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人们思想和人格的解放,肯定和张扬正常的人性,使文学朝着摆脱道学控制,公开反映个体的感情和**方面前进了一步。

    而汤显祖作为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罗汝芳的学生,自觉地使用”至情”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并在作品中抒发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所以紫钗记把重点放在了肯定爱情,歌颂坚贞不屈的爱情上。

    跟以卢太尉为代表的整个**制度和充满着倾轧的官场进行抗争。

    并以此为中心,对原有的情节和人物作了改动。

    将霍小玉与李益两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的合理追求与上层统治者的自私专横之间的矛盾。

    在饱含着浪漫气质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紫钗记既有对霍小玉传批判精神的继承,也有根据汤显祖身处的社会情况和自己的思想作出的修改,这是极有意义的创新。

    而正是由于作品主旨的变化,决定了剧本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