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四十三章 大唐西域记的由来
    的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人很讲究礼数,各个朝代的礼法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自成体系,夏有夏礼,周有周礼。

    你可以说这些都是死封建,老糟粕,可有总比没有强,古板总比什么都不懂强。

    砸烂一个旧世界不难,难的是你能凭空筑起一个新世界。

    比如“公主”这个称呼,其实就是因周代礼法而来。

    因为周代以前女儿出嫁必须由父亲主婚,但天子嫁女,却不方便亲自出面当主婚人,就常请宗室里最为尊贵的本家叔伯兄弟代理。

    按照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来说,宗室近亲都是公爵,由公爵主婚的天子之女,便被尊称为“公主”。

    而各诸侯王之女,即可由父亲主婚,父亲古代称“翁”,所以诸侯之女称为“翁主”。

    后世“公主”根据封地大小和时代特点,又有“郡主”“县主”等不同称谓。

    请注意,“县主”不是县太爷的千金,除了宗室之女,官吏和百姓家的姑娘不能称为“主”,再有势力,再有钱也只能叫“妮儿”。

    公主一般是指皇帝、国君的女儿,个别时候也有宗室之女因特殊恩宠而晋升“公主”,如汉朝的解忧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等。

    尤其是与老少边穷地区蛮夷首领和亲的时候,多会产生这种“升级版公主”。

    而驸马的话,大家都知道了,最初是官职,叫驸马都尉,是掌管副车之马的。

    也就是皇帝出行时,一般会安排两辆一模一样的马车,一主一副,以防车辆故障或刺客,驸马都尉基本上就是个备胎兼替身。

    像是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时,安排的杀手就有点犯糊涂,没分清主副,一铁椎砸碎了副车以及车上的驸马都尉。

    随着危险系数的降低,后世的驸马都尉成了个美差,特别是到了魏晋时期,何晏、杜预、王济等一班帅哥儿都以帝婿身份授官驸马都尉,这个虚职逐渐成了帝婿的专属。

    能娶个公主回家,无疑是许多男子的一大梦想,不仅前程远大,而且“钱途无忧”,一举解决升官发财两大难题。

    在中国古典戏剧中,穷书生考上状元、点中驸马,然后或衣锦还乡,或申冤昭雪,几乎是一个通用的程式。

    总之,穷小子想一觉醒来有权有势,当驸马似乎是个上上之选。

    但并非所有的公主与驸马都能恩爱白头。

    事实上,在男权主义至上的中国古代社会,娶回家一个惯于发号施令的奶奶,未必是件幸福的事。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名戏《打金枝》,说的就是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仪,其子驸马郭暧因看不惯升平公主的骄横,将公主老婆打了几巴掌,并叫嚣:俺爹要是想当皇帝,能轮得到你爹?

    吓得老郭赶紧把坑爹的小郭打了个半死,然后捆了到朝堂请罪。

    这是中国戏剧剧目中罕见的有史料证据的靠谱作品。

    当然,结局很美满,代宗皇帝审时度势,政治风度俨然,反而劝老郭: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最后肿成猪头的小郭诚恳道歉,公主也表示痛改前非,小两口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