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七十六章 对比
    所以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不管是龙女还是其他,都是突出一个侠义形象,特别是侠义女性形象,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侠义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当然,其实古典中这样的侠女形象还有很多,如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个高峰中的代表作,虽然产生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二者在刻画侠义女性形象时在不同程度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二者又同时呈现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的确,我们以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两部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为例,以其中的侠义女性形象为研究蓝本进行研究的话,可以看到它们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侠义女性形象简介及分析,主要谈二者在女子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压迫和歧视,但是她们不甘命运,大胆追求爱情和身上具有的善良、坚韧的传统美德。

    不同之处则从人物个人身份、行侠方式和人性化精神三方面展开讨论。

    第二部分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形成原因比较。

    文章先分别分析两部作品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尚侠的风气主要受到社会政治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固化到女性性格中的形象则多受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

    随后又提出了两者共同的背景因素,即社会的不稳定和对过去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部分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侠义女性的命运模式的比较,主要围绕着女侠们最后尴尬与无奈的归宿进行展开分析。

    最后分析了二者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即对后世文学作品尤其是侠义发展的影响。

    唐传奇中侠义女性形象第一次成为文人笔下重要的描写对象,并开始注重从女性特质角度塑造女性形象,而这些也为后世所效仿学习。

    而《聊斋志异》中则把侠义思想首次引入两性关系、婚育子嗣这一特殊领域,开创了以性行侠的行侠方式。

    然而这个突破却没有继响,因此在蒲松龄之后再没有文人塑造这样的女侠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武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类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别。

    自古至今,武侠一直流传不衰。

    它与其它所有文学类型一样,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内涵。

    武侠的文化基因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游侠精神,其文化主体也是中国民间的大众文化。

    但它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不断地吸纳各种文化元素,加深自己的文化色彩,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侠文化。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自古以来,侠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中国的侠文化由来已久,它的渊源可以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指出了侠“以武犯禁”的特征,他是站在法家的立场上诠释“侠”的,所指出的只是“侠”的好武斗勇、目无法纪的一面。

    与其相对的,西汉司马迁首次给“侠”立传,并明确地为“侠”下了定义。

    他说:“救人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能矜其能,羞伐其德。”(《游侠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