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七十八章 分析
    其次,咱们还可以比较一下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这些侠义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首先是唐传奇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形成原因。

    我们纵观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作品,虽然可以看到不少游侠形象,但都是男性,没有女性。

    并且在汉魏六朝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被人称赞的才女、义女、节女、贞女以及仙女、神女,就是见不到侠女。

    直到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侠义女性形象才开始大量出现于传奇中。

    而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唐传奇中大量描写侠义女性题材的出现,与唐代任侠之风的盛行是分不开的。

    要知道唐代青少年都以身为游侠为荣,以任侠为快,就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也崇尚书剑飘零、仗剑远游的生活。

    在《唐诗》中以《侠客行》命名的诗作就有七首,包括李白、元稹、温庭筠、陈子良在内的大诗人都写过《侠客行》。

    可见行侠尚武成为唐代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潮流,而当时的女子受到熏陶和渲染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次,唐传奇中描写侠义女性题材的出现与中晚唐的社会动乱也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唐朝在到了中晚唐时期后,早已不复当初的盛世局面,社会变得矛盾丛生,藩镇隐患,宦官专权。

    面对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希望出现英雄侠士来给他们惩恶锄奸,伸张正义。

    而各藩镇之间也常常蓄养游侠来仇杀己。

    因此侠义女性传奇大都出现在唐代中晚期,像是《聂隐娘》和《红线》两篇就直接涉及到了藩镇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是受此影响。

    同时长期的战乱造成了大量青壮年男子死于非命,众多女性失去了依靠,于是不得不走上社会舞台与现实和命运进行抗争,是现实造就了中晚唐女性的勇敢无畏。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唐传奇中描写侠义女性题材的出现是受到了北朝民族融合的影响。

    因为北朝游牧民族保持着浓厚的尚武的传统,女性所受束缚较少,可以骑射习武。

    而唐朝是在经历了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唐代沿袭北朝遗风,妇女仍有习武的习惯,这就使得产生侠义女性的条件更加成熟。

    另一方面,北朝妇女的婚嫁也相对自由,法禁较少,妇女离婚再嫁也很常见。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唐代侠义女性传奇也真实地反映了那时自由开放的婚恋观。

    如《聂隐娘》写隐娘“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为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荆十三娘、崔慎思妾和贾人妻都是亡夫再嫁。

    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为唐代侠义女性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也为唐传奇女侠形象提供了生活和艺术原型。

    至于《聊斋志异》中的侠义女性形象形成原因的话。

    因为《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其作品中同样活跃着许多形形色色、生动鲜明的侠义女性形象,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自唐代以来基本形成但又不够发达的侠义女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