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我竟然是白骨精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展现
    当然,现代学者范钧宏则认为戏剧结构主要是由许多情节与细节所组成具现的。

    但进一步延伸其又包括分场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应的技术安排二部分,二者必须充分配合达至协调统一。

    而曾永义先生则从剧本与舞台两种层面来看,认为戏剧结构应讲究关目的布置、排场的处理以及角色的选用。

    此种定义结构内涵的方式则是以戏曲叙事性的功能作为基础,再进一步关照到了角色安排与场面情调等舞台排场的问题。

    并且当结构与情节概念合并使用时,有所谓「结构情节」或「情节结构」二说。

    「结构情节」是一个叙事句,此处结构便作结撰组织的动词解,「结构情节」遂指组织安排情节这样的一个行动过程。

    「情节结构」则是一个复合名词,当指「情节的结构状况」为主;行文者或者将情节二字省去,直接使用「结构」一语来指称其事。

    也就是其内容实偏重在戏剧内部情节的组织安排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样貌,这是将结构加以聚焦浓缩的狭义内涵。

    一部戏剧的结构理应是在情节填入之前便已先行确立,但在创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仍旧有逐渐修正调整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而情节结构在进行讨论时经常以既定之结构发展规律作为情节铺排设置的引导准则或检视依据,或是根据具体的情节内涵提炼归纳出该剧整体情节发展的逻辑,描绘出戏剧情节的整体结构表现。

    例如大陆学者李晓学位论文《比较研究—古剧结构原理》一作在题目虽未明点出是情节结构之研究。

    但讨论焦点实是置于古典戏曲情节结构在内部运动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明代曲家王骥德提出的构成古典戏曲整体结构的四段落:起、接、中段敷衍与后段收煞,进一步加以凝炼而成开端、发展、转折、收煞四部分。

    也据此作为剧情结构上重要关节段落,参以剧中人物动作状态与情绪状态,勾勒出该剧剧情发展的「结构曲线」。

    一般说来这样的研究最主要的重点并不是在情节构想的细节部分行具体的分析讨论,而是就面性的情节架构与运行规则逻辑作一整体的关照。

    然而情节结构的规律并非凭空建立的,其所依据的正是具体的情节内涵中人物动作情绪之表现加以归纳,进一步利用更为系统化的概念去标示出这样的情节在整体结构上所展示的意义及发挥的作用。

    又情节的研究可以是就各段落的内容表现来逐一分析讨论,结构的研究就一定必须从整体架构方面通盘审视。

    因此严格说来,结构与情节在意涵上关系密切但内容并不相等;广义的结构概念范围大于情节,将一出戏剧所应考虑到的包括主题、人物、思想、排场等事一并含括在内

    狭义的结构则单指戏曲章法的组织情况,相对之下情节指的是故事原委的细部承接安排。

    以人体为喻,前者有如戏曲的筋骨支架,后者有如戏曲的血肉脉络;以树木比拟,前者如同树干枝节,后者有如绿荫叶身。

    而对于结构我们多半着重在其完整性的程度,对于情节则多要求其必须前后统一。

    然二者又拥有着彼此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论结构不能不依赖对于具体情节的分析,论情节若能检视剧情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发展架构为何,以及各段情节在整体结构中所担任的作用为何是更有意义的。

    当然从广义的内容来讨论戏剧整体结构,故事题材与情节内容都应包含于其内。

    此时结构同时可以视为戏剧的形式因素之一,故事题材与情节内涵便可视为戏剧最基本的内容因素之一。

    并且形式与内容各有其既定的运行逻辑与设计原则,但二部分必须充分地搭衬配合才得以展现出最完满的艺术作品,亦即是所谓的戏剧本身。

    据上所论可知故事情节结构分属三种不同的概念,然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