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网游>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667章 天要亡清!
    对王斗,很多人骂归骂,对他信用信心反深信不疑,特别赖满成名下土地发现金矿,最后仍属于他私人所有,消息传开,确实是震惊大明各省,也让王斗信用更加深入人心。

    眼前报纸虽说连荒芜之地都要购买,还第二年就要交税……

    这就对了,永宁侯爷虽然贪了点,但做人,还是实在的。

    ……

    报纸所到之处,不论当中招募吏员,还是开垦塞外,都让许多人砰然心动,当然,人有各种,利益不同,关心的对象也不尽相同。

    北风裹着小雪,时紧时慢落下,积得这方会馆的屋檐一片洁白。

    屋内温暖,炭火烧得通红,精致的火锅沸滚着,腾腾冒着热气,旁边铜架上还温着小酒,随时保持冷热适中,随着篜气冒起,阵阵诱人的酒菜香气扑鼻而来。

    裹着皮裘外套的王朴与亲将王徵等人坐着吃喝,听旁边田参谋长读着报,时而点评几句,非常惬意。

    王徵道:“永宁侯这样公然招募吏员,就不怕朝廷疑心?还有幕府架构也公然报出,不怕外人得探机密?”

    王朴道:“这叫堂堂大气,永宁侯大势已成啊,又怕什么?幕府架构放在报纸让人公然观看,有句诗叫啥:不识庐山真面目啊,不明白内中道理,最终只是东施效颦,唉……”

    王徵道:“将军,都护府要在宣大收罗流民灾民,虽是好事……就怕到时会不会连佃户都跑了?”

    王朴道:“无妨,穷鬼走光了才是好事嘛。先贤有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了穷鬼,我大同镇才有机会实现这种先贤气象嘛……”

    “民政部言,当下所设安北银行,尽合三晋商贤之力,注资白银达一千万两,存款最高年息可达三分……本报采访民政部副部长。银行行长田昌国,田行长言:‘大家伙有银子金子的,不要放在地窖里发霉了,特别搞银冬瓜的,更是蠢啊……不要犹豫了,都拿出来存钱。最高三分利啊,每年光利息就吃喝不尽。稍稍透露一下,我靖边军各将,幕府各官员,还有最少数百的官员太太,都将私房钱存入了安北银行内,各位都是精明的人。老田我就不多说了……’,民政部言,日后吏员俸禄,也将由存折发放各人头上,彻底杜绝上官克扣!”

    “停停停!”

    王朴打断田参谋的读报,他摸着自己的小胡子,沉思道:“你们说说,这安北银行。靠不靠谱啊,某已经找了杨技师他们,他们铸造银冬瓜,在山西可是一绝,等闲很难请的……”

    王徵也很疑惑:“第一次听说钱庄有年息的,这很不错,只是安北银行不是搞善事吧……他们怎么经营?”

    此时大明钱庄虽多。但存钱不但没有利息,还要交纳保管费用,而且银钱兑现,还只限于本地。异地汇兑,至少要等到清末时期才会出现。

    异地运取银钱,如果大批量的,此时都靠镖局护送,这也是明清时镖局兴盛的原因之一。

    听报纸上所说,不但存钱有利息,而且还可以异地拨兑,这可是好事啊。

    只是他不明白,好事都给客人了,银行又如何生存下去?

    田参谋长嗤的一声笑,抚了抚自己的山羊胡子,他自诩足智多谋,平日对这方面事情确实也关心。

    他说道:“没什么奇怪的,银行存活很容易,放贷便可。再说了,报纸上不是说了?这存取款都要费用,虽然不多,但万千人下来,积沙成塔,一年获利尽是可观。”

    他说道:“银行给年息,以为就怀好心?我等存钱进去,等若这些银子,尽交给银行去使用了,各地要开厂啊,设坊啊,钱粮不足的,就去向银行求贷,每年的息钱又是多少?每年光放贷,银行就可赚得盆满钵满,各地钱庄,不是这样干吗?”

    王朴摸着自己下巴:“有道理啊。”

    王徵也放下心来,这样说来,安北银行还是靠谱的,他决定了,将自己的银子,拿出一半存到银行去,如果每年吃息可观的话,再全部存进去,毕竟靖边军各将都存钱了,自己又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