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帝国猛将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屠家军
    屠霖当上雄易卫主帅的两个多月后,就率领雄易卫主动出击,击溃了一支进入大魏帝国西南地区劫掠的蛮族军队,斩首三千六百二十四,取得了大魏帝国一百多年来,对南蛮各族斩首最多的一次大捷。

    从此开始,屠霖麾下的雄易卫,就成为了南蛮各族的噩梦,大魏帝国的西南地区也不再是南蛮各族任意劫掠的乐园。

    在屠霖当上雄易卫主帅的两年后,屠霖甚至开始率领雄易卫主动出击讨伐南蛮各族,这时候屠霖麾下的雄易卫,兵力已经被屠霖私自扩编到了七万以上。

    而屠霖之所以敢私自扩编雄易卫,一方面是大魏朝廷要依靠雄易卫来抵挡南蛮各族的劫掠,所以对屠霖扩编雄易卫的行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屠霖对雄易卫的扩编。

    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有了中书左丞孙博昭的支持,而中书左丞孙博昭支持屠霖扩编雄易卫,则是为了朝堂上的权利争夺。

    当然雄易卫扩编出来的五万人,并不在雄易卫的正规编制当中,只是以磁州府乡勇的名义存在,军饷也需要屠霖自行筹措,雄易卫驻扎的雄易城,就在大魏帝国磁州府的境内。

    在对南蛮各族军队的作战中,雄易卫缴获颇多,这才让屠霖能额外养起五万乡勇。

    雄易卫主动讨伐南蛮各族后,屠霖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战术,最后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蛮族部落,其他数百个南蛮各族的部落,也因为畏惧雄易卫和屠霖,不得不在名义上选择臣服大魏帝国。

    大魏帝国如今已经成立了南蛮都护府,来统治南蛮各族的数百个部落,而仅仅一个南蛮都护府的面积,就赶上大半个大魏帝国了。

    雄易卫虽然现在还叫雄易卫,但其实早已彻底变成了屠家军,整个大魏帝国的南蛮都护府以及大半个磁州府,都成为了雄易卫的势力范围。

    目前屠家军除了朝廷给的两万正规禁军编制之外,还包括四十八万乡勇、十万磁州府的府兵以及一百万南蛮军。

    四十八万乡勇和那两万有编制的禁军官兵,其实在屠家军内部享受一样的待遇,且都是混编在一起的。

    屠家军内部雄易卫下辖三十个旅,每个旅大约都有一万三千人,另外屠霖的亲卫营还有一万余人。

    一百万南蛮军都是雄易卫武力征服了一百多个蛮族部落之后,挑选战俘和蛮族青壮男丁组建起来的军队。

    如果需要的话,在南蛮都护府拥有巨大威慑力的屠霖,甚至还能从南蛮各族的数百个部落当中,很轻松再征调三、四百万的蛮族军队。

    南蛮各族的数百个部落加起来,足有超过三千五百万的人口,按照南蛮各族民皆兵的特点,别说三、四百万军队,就算是一千万军队也能凑出来。

    屠家军凭借其强悍的实力,早已脱离了大魏文官的掌控,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将门,如果不是屠霖对大魏朝廷依然忠心耿耿,屠家军就是想在大魏帝国改朝换代都不是一件难事。

    大魏朝廷也没有想到屠家军的实力会发展的如此之快,等大魏朝廷警觉的时候,屠家军就已经拥有了数十万军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而随着南蛮都护府的建立,大魏朝廷更加不敢惹怒屠家军,只能放任屠家军控制着整个南蛮都护府,乃至大半个磁州府。

    屠霖在为大魏帝国打下了南蛮都护府之后,立即向大魏朝廷请战,希望能带领雄易卫以及南蛮都护府的南蛮军,北上讨伐大燕帝国,取消了那个给大魏帝国带来四百多年耻辱的盟约。

    屠霖请战北上伐燕,顿时把大魏朝廷的一群大佬们,吓的是魂飞魄散。

    屠霖上书请战之时,大燕帝国刚刚与金罗国重新签订了和平盟约不久,而且这份盟约与四百多年前,大燕帝国与大魏帝国签订的盟约极其相似。

    金罗国本身就拥有一支战力强悍且数量庞大的军队,并且金罗国与大燕帝国之战,金罗国还得到了东蛮各族数百个部落的协助,结果照样被大燕帝国打的屁滚尿流,不得不与大魏帝国四百多年前一样,向大燕帝国割地赔款。

    大魏朝廷的大佬们虽然心里都承认,以屠家军目前的实力,就算是大魏朝廷其他三十九卫禁军以及一百多万府兵加起来,都不一定是屠家军的对手,但是这些朝廷大佬们却不认为屠家军能战胜那支被称为“大燕兵甲甲天下”的大燕禁军。

    在朝廷大佬们极力的阻止下,屠霖北上伐燕的计划并没有顺利实施,不过屠霖在暗地里,一直没有打消北上伐燕的念头,甚至做了诸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