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太女逼宫之事,还是女皇病倒之事,都未有确切消息传出宫外,只是今年宫中种种反常之举,不免引起京中各方势力的猜测。但只要没有确切消息,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宫内宫外就这么维持着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皇宫中,关押着太女的偏殿,皇后亲自带着众多侍从浩荡而至。

    由于女皇病倒地突然,未来得及下达对太女的安排和处置,关押太女的禁卫们不敢私自阻拦皇后探视,只得任由一群人带着食物和衣饰进入偏殿。

    然而,两刻钟后,皇后竟要带着穿戴一新恢复往日庄严的太女一同出去,禁卫们自是不会放行,却见皇后丝毫不惧闪着银光的兵刃,从宽大而华丽的袖口中取出一封手谕。

    “圣上病危,太女奉命前去侍疾,尔等安敢阻拦?”

    见此,负责看押的禁军头领上前检查了手谕,亲自确认出自圣上身边拟昭侍郎的笔迹,且盖有玉玺印章,只得按捺心下疑惑,虽不得已命手下人放行,却以护送太女的名义,带着禁卫跟在其后。

    让她意外的是,皇后见此只是轻蔑一笑,并未多说一句。

    直至一行人来到御书房门外,见了禁军总都督。禁军头领赶紧上前言明经过,原以为会遭到一顿训斥,却听禁军总都督并未恼怒,反而安慰她道,“既是圣上手谕,吾等自该遵命”。

    禁军总都督自是更了解女皇病情的真实情况,手谕的真实性得到了她的侧面印证,禁军头领也终于能舒下一口气。

    只是在她未曾看到的地方,皇后与禁军总都督相视一眼,一日前暗中达成的约定,让她们轻易读懂了潜藏在对方眼神中的满意。

    由于女皇的病情来得迅疾又凶险,在太医们的建议下,需得等过几日病情稳定后,才可转移至更适合修养的寝殿。因此,女皇近几日的诊治都是在御书房内完成的。

    时隔三日,再次踏进御书房,太女的心性不知从哪一刻起,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说以往,她那根永远紧绷着的敏感神经被挑动后,还会难以自控地显露几分丑恶狰狞,那么现在,那些癫狂的想法已经能够很好地被她控制在完美面具之下,就连她的亲生父亲都未能察觉丝毫。

    御书房内,女皇静静沉睡着,有两位后宫美人守在一旁,以待侍候汤药,或亲自为女皇更衣梳洗。

    自打女皇醒过来后,后宫的妃嫔们终于有了探望的借口,不时就有宫位或高或低的妃嫔美人前来侍奉汤药,只为借机谋得更多女皇的信任和宠爱。

    太女一眼扫过内殿的情况,却并不急于进去,反而与外间守候的御医们轻声交谈,打探女皇的病情,一副担心母亲身体情况的孝女作态。

    御医们能查出来女皇因怒极攻心而发病,却不知这盛怒就是被前眼前这位温良贤孝的太女所逼。

    只毕竟在这宫中做了几十年的御医,她们也是懂得皇家对病史的忌讳,既不敢直言实情,也不敢拒而不言,只得拿些晦涩难懂的医理应付一二,尽量往好的方向说。

    太女眸中的狠厉一闪而过,仍旧维持着面上的担忧,却以避免惊扰母皇修养为由,挥退了殿内的御医和侍者。

    皇后见此,对身边的贴身侍者吩咐道,“去看看,圣上的汤药何时能够熬好?”

    守在殿内的李德清闻言,俯身回道,“圣上方才服了汤药歇下,下一剂

    应是要等到一个时辰后了。”

    皇后闻言,并不拦下自己的贴身侍者,竟是对李德清的话置若罔闻。

    李德清顿感不妙,后背开始冒汗,却在皇后看似漫不经心又无处不在的余光中,连御书房的门也不敢迈出了。

    太女却是步入内殿,拿了净帕,坐在床榻边,亲自为女皇擦拭脸颊、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