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穿越>红楼家国梦 > 第五十四章 再临辽阳府
    才百来人的队伍,全骑队行进自然很快。虽然一路上冰雪和泥泞一路伴随,给寺潭叶一行人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

    这个季节,河流全程封冻,所以寺潭叶只有领人陆路行进。在雪比较厚的地方甚至只能牵马步行。

    有时候碰到某地恰好下雪,就只能在城里或者驿站等待。

    一路上算得上有些无聊。大冬天能出远门的本来就不多,何况武帝国的中北部地区每个县镇之间的间隔距离还有些遥远。

    叶子落得光秃秃的山林不时有猛兽示威,主动出击大群人类它们不敢,但场子还是要找一些回来的。关于这一点,猛兽和黑道有些莫名的共识。

    这些吼声只当是解闷而已了。不能跑太急,不然马就要损伤了。泰宁马的马力是很珍贵的,相对而言随行驮运物资的蒙古马就比较皮实耐用了。

    泥泞其实不多,官道上的土地被寒气冻得死硬。官道肯定不光滑,所以马蹄踏上去还是很可以的。

    寺潭叶毕竟年纪小,所以也没有赶得太快。不然以高远格的速度,早就到辽阳城吃火锅了。

    有时风雪交加,让寺潭叶骑在马上都觉得有些不稳当。他还需要穿比其他人多一件袄子来御寒,但是左右看看侍从们,都是习惯了的人,一副我自归然不动的模样。

    连一把年纪了的索八拉尔萨满也是如此。不对,他老家还在更北的地方,当然不在意这点寒冷了。看来,与寺潭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只有无根的顺富了。

    使团没多久就被寺潭叶他们甩在了后面,尽管李永新和杨精已经被武帝国的严寒折磨得欲仙欲死,然而如果这时候加上不顾一切地赶路,包括这两个使臣在内,周国的使团人员不少得躺着回去。

    这样就给了寺潭叶超车先到辽阳一步处理事务的机会了。由于两国关系急剧变化,原先的部署需要有所调整,辽阳这边还是亲自去一趟比较踏实。

    正好,没有一开始就和使团凑一起,更显得自己已经去了英亲王的军中,骗过有心人的耳目,真是巧了。

    东北几个大平原中,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没有明显的山岳分界。二者之间的分水岭实在低矮,走过几趟了,寺潭叶一路跑下来都没有什么发现。

    虽然在地貌上看不出来,但是在气候上就比较明显了。就简单的两点,辽河一带降水比松嫩那边多些,温度比松嫩高一些。

    气候的不一样就导致两地的人文地理有些差异。辽河一带从战国燕国时期就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时代,自辽河口到开原府一带,向来一直都是农业耕种的重要地区。

    而松嫩一带不然,从来都是茫茫林海雪原,还有星罗棋布的沼泽地。游牧部族也比较少在这里生活,这里,是渔猎民族的领地。

    高句丽在建立扶余城后,就停止了向松嫩扩张的脚步。也许是因为靺鞨等部族的抗争,但林海和沼泽也是一个让高句丽人止步的原因。

    渤海国盘踞在长白山上,它现实得很,眼看松嫩留在眼前,就是没有拿到手。它宁愿在长白山麓的丘陵低山种地,可还是没有全部吞下。尽管他已经建立了一些城镇,开发了很久。

    不过渤海人的努力并不是枉费心机,至少,还让辽国人拿去发扬光大了。辽国没有随渤海人一样,在长白山里悠闲。事实上辽人攻破了渤海之后,渤海人的造反可以说是此起彼伏。

    从阿保机到睡王耶律璟,辽人把渤海人从莽莽的长白山里赶了出来,迁到辽河一带住着。有一些就赶到了松嫩一带的原渤海城镇,比如扶余城。辽人因为阿保机的死,又把它改了个名字,后来响彻历史,就是黄龙府!

    黄龙府周围在有辽一带还是可圈可点的,周围有宾州、祥州、威州、信州等城市。可是说是辽国的环黄龙府城市群,经济还是不错,有意思的是其中还包括了辽金大战转折的宁江州。

    而松嫩西部地区和瀚海草原交界,那里的泰州、长春州是辽皇进行捺钵的地方。辽皇在这里捕雁获珠,威压东北诸部族。当然,如今名字都被改了,长春州改为泰宁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畜牧业重地,军马的重要产地。

    这些城市,加上一些辽国贵族从中原等其他地方俘虏而来的人口组成的头下军州,让松嫩地区得到继续开发。到金国代辽建立后,却一顿操作,把这些州县重组了。有些小的州县被合并,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武帝国建立后,由于从中原前来成千上万的移民,朝廷不愿意都安置在辽河一带,以免土地资源紧张,加剧矛盾。更省得以后移民们落地生根,不好迁移。随将大量中原移民迁到位于松辽交界的京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