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刻夜墨>都市>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
    孙承宗:“”

    有了新思路的杨改革说干就干,迅速告别了孙承宗,急匆匆的回紫禁城。回了紫禁城,才发现,这日头老高的,如何睡得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也睡不着。精神居然还是亢奋的。杨改革无法,只好坐起来。想着,找点别的事。

    躺在床上翻滚了半天的杨改革,终于受不了,一下子坐了起来,道:“大伴,去叫内书堂管事来见朕,另外,传二喜子,小顺子来见朕。”

    杨改革一屁股坐起来,想起来,自己这太监的培训班,也该开课了,那两个给自己收魏案银子的小太监,也该叫来安慰安慰,赏赐点什么了。这样别人才有动力给自己办事啊!跟着皇帝走有前途,这块牌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啊!

    “遵命,陛下。”王承恩急匆匆的进来,又听见皇帝如此的吩咐,立刻答应下来,然后急匆匆的出去找人去了。

    杨改革本来想睡觉,回去百度一下明朝有哪些猛人可以利用,自己就招那些猛人入京,拱卫自己这个皇帝,用来和野猪皮战斗也许差了点,但是镇压农民起义,是没一点问题的啊!杨改革的想法很好,可惜,被这个想法弄得很亢奋,那是如论如何也睡不着。只好找点事,打发时间,到了晚上再说。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禀报道:“启禀皇上,内书堂的管事到了。皇上可要见。”

    已经穿戴整齐的杨改革道:“见,立刻。”

    张得安是这司礼监内书堂的管事太监,今天,这心,可是提到嗓子哑了。得皇帝召见,这个在内廷,也算是件牛的事了,估计是好事。张得安如同演练的一般,跪到皇帝的前面,头也不抬的就磕头,高呼:“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你叫张得安?嗯,很好。内书堂的管事?”杨改革疑惑的看着这个人,这个人,有点印象。

    “回禀陛下,奴婢张得安,添为内书堂管事,给陛下办差。”

    “给朕办差?嗯,朕问你,最近朝堂上,进士班的事你知道吗?”杨改革单刀直入,直接说了主题,杨改革准备改革这太监学堂的教学内容。

    “回陛下,奴婢听说过。”张得安小心的回答着,进士班这件事,也是最近朝堂上的一件大事,京城里的人谁人不知?

    “听说过就好,朕准备在太监学堂也推行这种实学的课程,你自己参考一下,将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到太监学堂吧,朕过段时间,会去考察,根据学习的成绩,挑选一批太监,为朕办事。”对于自己的家奴,这太监,杨改革可就没有那样多的顾忌了,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大臣们还管得到太监的头上?司礼监会把他们的脸扇得啪啪作响。

    张得安心中那个家,家;位现代法律先行者,现代税务先行者;位的思想家;位杰出的……这是一个太监盛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太监终结的时代。太监,在明饷帝时期,如昙花一般闪现,忽然出现无数天才班的人物,划过明饷帝的时空,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前途,又因为明饷帝禁止阉割,太监在历史上迅速的终结。所以,这一段时期,也称之为“太监盛世”。

    杨改革幻想了半天,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哈利子。说道:“张得安,你回去之后,尽可能的扩大内书堂的规模,尽可能多的把年纪小,未成年的太监们收拢到内书堂里,教授他们知识,特别是实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懂吗?朕将来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张得安晃晃悠悠的答应下来。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少年太监,这个“尽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那一长溜的课程。张得安觉得自己要疯了,这京城里可是有大几万太监,少年太监,也是好几万,都收入内书堂?

    张得安走了。

    王承恩又禀报道:“陛下,二喜子,小顺子已经恭候多时了,要传吗?”

    “传。”杨改革收起自己的无限幻想。

    “奴婢,二喜子(小顺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小太监,很激动的给皇帝磕头。这一起给皇帝收银子的,这锦衣卫的方弘瓒都成了正牌子的指挥使了,那咱们什么时候也该升一升啊!见皇帝终于召见自己,兴奋得不得了,不知道什么好事要落到自己头上,能进司礼监,那就最好了。

    看着这两个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太监,使着还挺顺手的,起码,他们不会给你叽叽歪歪的说上一大堆的大道理,不会引古论今,说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圣言。看来自己大规模培养太监,是一条好路子,这条路子,不说前无古人,也能做到后无来者了吧。

    “嗯,不错!起来吧,你们两个办差有功。朕准备奖赏你们。”杨改革内帑里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他们两个的功劳,这又功劳,就得赏。这赏罚分明的牌子,万万丢不得。

    “奴婢谢陛下恩赐,为陛下办事,乃奴婢们的福分,不敢奢求赏赐。”两个人倒是挺懂事,尽说些让人高兴的话。

    “嗯,你们两个多大了?”杨改革准备重点培养这两个太监。准备开创一个“太监时代”“太监盛世”。